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,经过全部或部分发酵酿造而成,且酒精含量介于10%~15%的酒精饮品。葡萄酒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葡萄酒的原材料,主要包括葡萄(红葡萄、白葡萄)、淀粉、酵母、食品添加剂等;中游为葡萄酒种类,主要包括红葡萄酒、白葡萄酒、桃红葡萄酒等;下游为消费渠道,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。
2019年,我国白酒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中,贵州茅台居行业龙头地位,营业收入达854.3亿元,发展势头迅猛。
我国啤酒销量遥遥领先,远超全球其他啤酒大国。我国啤酒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20-50岁,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,20-39岁消费群体人数减少,叠加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消极影响。
现阶段,我国白酒行业产业链上游代表企业有北控水务集团、北京首创股份、北大荒集团等。
加热烟草制品按照加热原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3大类∶电加热型(如电磁加热、电阻加热、红外加热等)、燃料加热型(如固态、液态、气态燃料等)、理化反应加热型(如化学反应、物力结晶等)3种类型。
我国电子烟行业经历了一段爆发式扩张时期,大量品牌和资本涌入,市场竞争激烈。随后,电子烟行业的在我国受监管范围逐渐明晰,线上渠道关闭,受监管力度逐渐加大。
现阶段,我国白酒行业产业链上游代表企业包括中粮集团、金健米业、北大荒等。
根据数据显示,我国小麦产量由2018年的13144.05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3425万吨,预计2021年将达到13490.37万吨。
我国啤酒吨价较低,提价转型高端产品会是行业未来盈利趋势,高端啤酒将逐渐发展成规模庞大、产业链成熟的啤酒产业。2015年我国高端啤酒市场销量仅 336.6万千升,预计2021我国高端啤酒销量将突破500万千升,并保持增长趋势,且高端啤酒销量在啤酒整体销量中的比重也将逐年提升,2024年或将升至13.9%。
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产业策略调整、消费升级加快的时代背景下,次高端白酒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
酿酒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。酿酒原料与酿酒容器,是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。酿酒行业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以及设备,下游主要是通过商超、烟酒专卖店、电商等途径销售给消费者。
国内啤酒行业发展至今,各家啤酒公司逐渐从区域走向全国,市场多轮洗牌后格局基本稳定。从销量端来看,华润啤酒、青岛啤酒、百威啤酒、嘉士伯啤酒和燕京啤酒五大龙头格局基本稳定,其中华润是唯一一家国内啤酒销量过千万吨的企业,旗下拥有雪花冰爽、勇闯天涯等大单品,市场份额超过 20%,市占率行业第一。
一直以来,抽烟的成瘾性和对健康的追求使得烟民需要寻找香烟的替代品,随着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及行业巨头的入场,电子烟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,预计全球范围内到2024年渗透率将达到9.3%。
随着年轻群体酒品消费能力的提升,以及尝鲜心理,白兰地逐渐进入我国酒类市场,并且在进口烈酒中极具优势。2013-2019年,我国白兰地产量及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,2019年白兰地产量约15.4万吨,消费量约19.67万吨。
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,我国晒烟生产发展及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,种植面积呈“先扬后抑”发展趋势。根据数据显示,201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11646.0hm2,为近10年最低点。
我国烟民数量众多,人数超3亿居于全球首位,庞大的规模及稳定的需求,支撑了国内烟草行业的高度景气。
烟标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清晰,上游主要包括造纸、纸制品加工、油墨、电化铝(烫字)等,下游面向卷烟行业。
清酒一般指日本清酒,是以大米与天然矿泉水为原料,经过制曲、制酒母、最后酿造等工序,通过并行复合发酵,酿造出酒精度
我国黄酒产量在2013年到2017年持续上升,在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,产量为334.8万千升,同比下降1.56%;2019年我国黄酒产量稍有回升,达到353.1万千升,同比增长5.47%;2020年我国黄酒产量有所下降,为342.5万千升,同比下降3%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我国口含烟市场消费用户规模达到1.9万人,同比上年增加0.5万人;消费量达到1990千克,同比上年增加582千克;市场规模达到457.71万元,同比增长44.5%,但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市场,国内规模较校